(网经社讯)3月27日,淘天集团正式宣布,即日起淘宝全平台启动AI假图治理专项行动,严厉打击利用AI技术合成虚假商品图片、欺骗消费者及侵害原创品牌商家的违规行为。此次治理行动以“实拍图为核心,适度修饰”为原则,明确禁止通过AI生成显著失真的商品效果图,旨在重塑电商行业诚信生态,保障消费者权益与原创商家利益。
AI假图泛滥成行业痼疾
网经社数字零售台(DR.100EC.CN)根据Deepseek查询获悉,近年来,AI生成技术被部分商家滥用,导致“货不对版”问题愈演愈烈。例如,服饰类商品页面中,AI生成的模特图常出现“多出手指”“头身比例失调”“背景违和”等明显失真现象;更有商家通过AI虚构材质效果,将聚酯纤维衣物渲染为丝绸质感,误导消费者下单后却收货如“麻袋”般粗糙的商品。
此类乱象不仅损害消费者知情权,还挤压了原创商家的生存空间。原创商家需投入大量成本设计、拍摄商品图,而盗图者通过AI技术快速生成山寨图片,甚至跨平台抄袭款式,导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。据淘宝统计,平台已累计拦截过度PS、AI夸大的假图近10万张。
四类AI假图认定标准出台
淘宝明确划定四类违规情形:
商品品质或款式失真:如材质表现模糊、纹理与实物不符;
效果夸大或失真:过度美化导致商品呈现动漫感或面部磨皮失真;
场景失真或违反物理规律:如畸形人体结构、磁悬浮模特等不合理场景;
图片质量低劣:抠图白边、贴图感明显等。
此外,平台通过“源头拦截”“存量清理”“标识提醒”三管齐下的治理措施,实时检测并拦截违规图片,同时在商品详情页新增“AI合成提示”标识,保障消费者知情权。
技术治理与行业倡议并行
淘宝技术团队已上线AI假图识别模型,结合动态路由算法与大数据分析,精准识别并拦截违规内容。例如,针对“一键换装”生成的同姿势多套服装图片,模型可通过细节对比(如背景一致性、人体结构异常)快速判定为AI假图。
与此同时,淘宝向全行业发出倡议,呼吁规范使用AI技术,保障商品信息真实性,共同打击跨平台盗图、山寨等行为。这一倡议响应了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近期发布的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,该办法要求9月1日起所有AI生成内容需明确标识,从政策层面强化治理。
消费者与商家双维度保护
消费者端:淘宝新增“数字标签”功能,用户扫描商品二维码可查看详细材质、生产日期等信息,减少信息不对称7。针对已购商品,平台优化了投诉通道,承诺2小时内响应维修请求,并加大对虚假评价的筛查力度。例如,某热销连衣裙页面中,大量“水军式”好评被系统识别并过滤,真实用户反馈的“货不对版”问题被优先展示。
商家端:原创商家可申请“原创保护计划”,平台提供盗图快速投诉通道与法律支持。对于恶意使用AI假图的商家,淘宝将采取降权、下架商品直至封店等处罚措施。
行业意义与未来挑战
此次治理行动标志着电商平台从“流量竞争”转向“服务与品质竞争”的深层变革。分析人士指出,AI技术若被规范使用,可提升商品展示效率,例如虚拟试衣、场景化搭配等创新应用;但若缺乏监管,则可能成为黑灰产的“帮凶”。
未来,淘宝计划将治理范围扩展至评论区AI假图,并探索区块链技术用于图片版权存证。然而,跨平台盗图、AI生成内容逼真度提升等挑战仍待行业协同应对。
结语
淘宝此次重拳治理AI假图,既是响应国家政策、净化行业生态的必然之举,也为消费者与商家构建了更公平的交易环境。随着技术迭代与监管深化,电商行业或能走出“虚假繁荣”,迈向以真实品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